卧涛专注高企申报|新产品鉴定|专利申请 安徽合肥项目申报专利代理服务中心 网址: hfwotao.com

科技项目 通知公告

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广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2022/9/26    浏览次数:1606    
为促进安徽广告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广告产业发展规划》和《安徽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省市场监管局研究起草了《安徽省广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0551-65310892,19855108672(微信同号)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科技成果评价、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公众可将意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sjggc@163.com,或通过信函寄至合肥市包河区延安路13号,截至时间为2022年10月25日。请在邮件标题或信封上注明“安徽省广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字样。
联系部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监管处
 安徽省广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征求意见稿)
广告产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繁荣社会文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安徽省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广告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安徽省“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以来,我省广告产业迅速发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彰显。
(一)产业基础。
产业环境持续改善。广告领域“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批、户外广告登记、广告发布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取消,“三品一械”广告审查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广告业文化事业建设费阶段性减征、免征政策落地惠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有力推动广告业创新发展与提质增效。广告行业组织完成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成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全省广告产业规模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全省广告经营单位4.3万户,广告经营额255.3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30.8%和105.9%。大型广告产业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全省从事广告业务的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达375家。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芜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为骨干、宿州和六安省级广告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广告产业集聚区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入驻广告及关联企业430家。产业创新活力迸发,广告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5家企业入选中国广告业创新发展实例,1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广告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综合效益不断凸显。广告产业服务安徽品牌建设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持续加强。公益广告刊播数量明显增长,作品质量明显提升,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文明新风等公益主题宣传方面作用凸显。2019年以来,“安徽省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持续开展,截至2021年底共征集作品7877件,行业参与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
市场秩序平稳规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贯彻工作成效明显,广告导向监管不断强化,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1年底查办各类广告案件7831件。涵盖省、市两级主要广播、电视、报纸的广告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全国广告监测数据显示,安徽广告涉嫌违法率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协同共治理念不断深化,各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逐步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安徽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新机遇。广告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政策机遇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进一步凸显我省在历史人文、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为我省广告产业发展开拓新局面。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叠加实施,有利于我省发挥东中部地区连片市场优势,对标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全面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我省广告产业在全国产业链价值链的位势和能级。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大力开展,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有利于激发我省广告市场主体活力。
从市场机遇看。全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经济总量预计将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居民消费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为广告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需求侧管理不断加强,增强了广告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技术机遇看。科技强省、数字江淮、创新安徽建设构建的系统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富集、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推动现代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在广告产业的广泛运用,为我省广告产业发展增强新动能。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广告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产业规模不大,在全国处于中游位置;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发展要素地域分布高度集中,区域协调发展有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规上广告企业数量偏少,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小微广告企业竞争力不强,广告产业园区特色不明显;广告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给广告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用户数据安全保护等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重点领域广告违法问题易发多发,广告市场秩序持续好转的基础依然薄弱;广告营销重传播轻创意的问题较为普遍,广告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广告人才培养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广告产业锻长补短行动,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开放合作,打造“皖美服务”广告企业品牌,加快构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普惠多元的广告产业新体系,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广告宣传正确导向,不断提升广告作品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安徽品牌,展示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全省总体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广告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作用,准确把握产业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推动广告产业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主动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服务扩大内需和提升品牌附加值、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广告产业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强化数字技术引领,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绿色发展。大力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顺应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实现广告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市场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竞争促发展、以发展促规范。加强广告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广告市场现代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格局,促进广告产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积极顺应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转变,不断扩大优质广告作品的供给,做到客观、真实、艺术地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广告产业在全省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广告单位数量、广告业务收入等主要发展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产业发展优质高效。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不同区域梯次发展、错位发展进一步强化,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广告产业持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到2025年,全省广告业务收入达330亿元,规模以上广告企业达300家。
发展贡献更加凸显。广告产业促进消费、提升商品和服务附加值、吸纳就业、传播社会文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安徽自主品牌建设、助力“安徽制造”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并力争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广告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深入推进实施,监管的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广告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多层次、多元化的广告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广告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产业要素集聚能力明显提升,支持建设省级广告产业园区3家、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1家。推动建设长三角广告产业园区联盟。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广告前沿技术、高端产品和细分领域取得突破,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元宇宙、网络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广告创意、设计、制作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增强。
作品质量稳步提升。彰显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主流文化全面建立,广告产业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安徽省优秀公益广告征集推选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作品获得国际国内广告奖项数量逐年增加。
专栏一 我省广告产业2022-2025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指标名称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指标 属性
产 业 规 模广告单位数量 (万家)4.34.655.45.8预期性
广告从业人员 (万人)14.61515.51616.5预期性
广告业务收入 (亿元)255.3270290310330预期性
产 业 集 聚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数量(个)11112预期性
省级广告产业园区数量(个)22344预期性
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家)430450500550600预期性
园区业务收入 (亿元)122.7125128131135预期性
核 心 竞 争 力规模以上广告 企业数量(家)275280285290300预期性
规模以上企业广告业务收入(亿元)33.935384145预期性
获得中国广告协会二级以上资质认定企业数量(家)6368727680预期性
产 业 支 撑广告人才库 人才数量(个)——100200300预期性
广告人才培养 实践基地(个)——135预期性
广告公共服务 平台数量(个)——3610预期性
产 业 环 境传统媒体广告 监测涉嫌违法率 (条次违法率)<1%<1%<1%<1%<1%约束性
中国广告业 发展指数优势级优势级优势级优势级优势级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坚持正确导向,引领产业发展。
强化广告导向引领。坚持广告宣传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健全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广告导向联合监管机制,依法严肃查处涉及导向问题的虚假违法广告。加强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广告企业诚信向善价值取向,引导广告从业人员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
提升广告作品质量。实施广告作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广告产业市场主体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告内容生产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等安徽优秀地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以广告创意引领健康的审美观和消费观,提升广告营销策划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健全公益广告管理制度,完善公益广告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规范公益广告管理。建立健全对各类公益广告主体及相关方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各界以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媒介资源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鼓励开展公益广告学术讨论和发展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鼓励规范开展公益广告赛事及活动,建设和完善公益广告作品库。
专栏二 公益广告振兴行动 制订出台《安徽省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促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规范公益广告管理。 建设完善公益广告作品库,实现作品征集、展示、分享、管理、评价一体化,促进公益广告作品资源和数据互通共享、监督管理高效便捷。 鼓励支持合肥、芜湖、阜阳、安庆、六安、黄山等市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建设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数字公益广告研究创作基地。全省建立公益广告基地5个以上。 高质量办好安徽省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推选活动,组织开展“数字化+公益广告”、“安徽优秀地域文化+公益广告”、“安徽红色文化+公益广告”主题作品征集。每年各市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不少于1次。
(二)鼓励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鼓励广告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指导推动各类广告市场主体积极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全息投影、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先进技术,围绕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融合、智能化创新、多元化供给和协同化推进,打造安徽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广告产业矩阵。鼓励传统广告媒体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鼓励智能化广告在消费市场中的实际应用,提升消费者体验。
鼓励广告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广告产业加快融入建设“数字江淮”进程,推动广告产业助力在线新经济发展,引导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探索推进数字广告应用场景创新研究,支持创新研究的实践应用。探索制订5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广告细分领域专业性技术标准,健全完善智能广告的管理规范,推动信息数据的高效流动与规范合理利用。探索户外广告的数字化、场景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户外广告地标。
推动广告产品创新。强化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攻关,鼓励广告企业参与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省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广告产品。鼓励广告企业走到产业链前端,参与各产业链研发、投产、营销全过程,培育壮大安徽本地企业品牌。鼓励支持广告企业研发和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广告材料,支持开展高耗能材料节能改造,开发低成本替代广告材料。
专栏三 广告产业创新提升行动 加大对数字广告、智能广告、平台经济等广告业态的培育力度,支持芜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以新业态广告为发展方向和园区特色。指导支持南陵县打造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南陵经验”。 推动广告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更加完善,服务广告产业创新发展。扶持10家具有创新示范带动作用的广告企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广告市场主体。推动广告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广告市场主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谐共生、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大中型广告企事业单位竞争能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大中型广告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平台化发展。支持中小广告企业创新发展,围绕“创意+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不断提高中小微广告企业市场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广告业务。增强小微广告企业的品牌意识,形成数量众多、富有活力的细分领域企业品牌。吸引更多优秀的创新型、数字化广告企业入驻安徽。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广告业务的繁荣健康发展。
推动广告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以芜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和宿州、六安省级广告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构建符合广告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求的广告产业集聚区框架。推动全省广告产业园区整体协同发展,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打造园区核心优势,促进园区与地区实体经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指导国家级、省级广告产业园区对现有产业进行梳理、优化和升级,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业态,以此为核心加强广告产业链建设,培育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要素,推动产业链各市场主体间的资源整合。支持广告产业园区加强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市场交易、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业务培训、信息交流、展示推广等专业服务,推动打造数字技术、摄影基地、直播带货、录音棚、图形工作站等专业技术平台,降低入驻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支持具备条件且确有需求的广告产业集聚区建设双创基地。推动园区创新型企业成长上市。到2025年,省级以上广告产业园区入园企业及关联企业数达600家,园区年业务收入达135亿元。
促进广告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新发展格局,大力促进广告产业与农业、制造业及其他服务业全方位、深层次、跨领域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有利于塑造安徽品牌、有利于提振消费需求、有利于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的广告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以“数字+广告”为重点,推动建设形态灵活、技术先进、线上线下一体、竞争力强的融合型广告新媒体。
加强广告领域双招双引。积极推动广告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加快形成一流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广告业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市场主体,开展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化基金作用,精准对接广告业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强化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深度嵌入沪苏浙广告产业链、价值链,引进培育广告业头部企业和“瞪羚”企业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系统集成和配套项目。推动长三角广告标准和监管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广告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专栏四 广告产业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构建从捕捉寻找、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广壮大的优质广告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支持一批资质好、潜力大、有特色、经营行为规范的广告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鼓励广告小微企业积极创新和研发,帮助解决小微广告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建立以互联网广告企业、数字技术企业、小微广告企业、通讯信息企业为主体的平台,推动传统小微广告企业加快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推动小微广告企业数字化转型,丰富广告传播形式,拓展广告营销手段。发挥广告行业组织作用,开展知识赋能行动,邀请广告业界、学界专家学者,为小微广告企业主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加大对优质小微广告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申报高成长型小微企业。 引导广告产业头部企事业单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分享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合作等方式,带动中小微广告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产业集聚区、高等院校向中小微广告企业开放公共服务平台、实验设施、专业设备等资源,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加大广告龙头及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积极举办资本对接、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活动,为企业发展赋能,支持广告企业IPO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企业规模化发展,建立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专业化企业集团。加大广告领域“双招双引”力度,从北京、上海等城市引进一批行业顶尖企业。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国家一级、二级广告企业的奖补力度。
专栏五 广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 引导支持芜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宿州、六安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积极与当地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鼓励各级广告产业园区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加强与省内外广告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加强国家和省级广告产业园区数据统计和动态管理。指导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支持合肥、芜湖、阜阳、安庆等有条件的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建设省级广告产业园区。 芜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及全省范围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业态企业为招商目标,重点招商引进或培育1-3家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驱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格局。积极加强与区域周边大学的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打通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园区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平台。 宿州省级广告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效应,立足宿州、面向皖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企业数量,提升企业质量。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园区企业能力,引进或培育营收超过千万元的企业5家。立足服务宿州及皖北实体经济发展,深度挖掘优秀地域文化及特色产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六安省级广告产业园区:以广告标牌加工制作为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承接沪苏浙等地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注重广告标牌制作产业链协调发展,引进或培育一批具有平面设计、文案创作能力的企业。突出园区广告标牌制作特色,加强与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合作,大力培育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技术工人。推进产业园区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智慧园区建设。
(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
引导广告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广告产业市场主体增加营销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和信息技术研发等方面投入,大力提升广告服务专业化水平。鼓励具有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广告企业提升规模化经营、系统化服务、国际化竞争的广告服务能力。鼓励创新型广告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广告业态,改变广告产业低端服务过剩、高端服务不足的市场格局。
强化广告产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鼓励广告产业市场主体提高广告作品原创能力,积极创建、培育广告服务自主品牌,对设计、制作、发布等环节的先进技术申请专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建立健全广告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在信贷、融资、并购等市场活动中按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规定进行评估。
加强广告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建设,不断细化广告产业链各流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推动企业实行标准化服务,争取形成广泛认同的行业标准。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建立健全广告作品创作生产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丰富优质广告作品供给。到 2025 年制订广告业领域各类标准不少于10项。
建设高水平广告行业研究机构。鼓励合肥、芜湖等有条件的地方根据需要建立广告产业发展和广告监管研究机构。
加强广告行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广告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健全自律规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引导广告从业人员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鼓励支持广告行业组织参与建设广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告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信息交流等专业服务。支持广告行业组织发挥政府和行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专栏六 安徽广告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提升行动 支持安徽广告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发展,充分发挥研究院平台作用,集聚广告学界、业界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完善专家库建设,提升广告理论研究水平,服务广告产业发展需要。 支持加强对我省广告产业规划发展、监督管理、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等政策理论进行研究,建设广告研究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对我省广告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广告市场主体提供智力支持。 支持构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多方协同的广告业创新研究机制,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广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推动我省广告产业创新发展。 支持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学科优势、科研力量以及我省广告业界专家资源,创新广告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为我省广告行业培养广告创意设计、品牌策划、数字营销等专业人才。 支持通过举办广告专业论坛展会和学术会议,承办广告赛事活动,将安徽广告创新发展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广告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省广告业界、学界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五)提高治理能力,促进规范发展。
强化法治监管。进一步完善广告监管制度和标准,科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提升监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完善互联网广告管理制度和规则,制订互联网新业态监管工作指引,压实互联网平台责任,推动互联网平台落实广告审核责任。加大广告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广告从业人员法治素养。
加强信用监管。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广告监管数据在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归集标注。推进广告产业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规范实施信用修复,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强化信用约束。
强化智慧监管。积极适应直播带货等广告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优化升级广告监测体系,探索研究相应的广告监测识别技术,通过数字智能技术赋能提升监管效能,提高违法广告发现能力,强化网络存证功能,减轻人工审核负担,提高执法效能。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与监管应用,为精准监管提供支撑。
完善协同监管。切实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坚持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综合治理,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对重大违法线索实行联席会议统一挂牌督办,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统一调研会商,对重大典型案件集中曝光。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依托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加强风险分类监管,推进执法标准统一,探索长三角地区广告监管一体化模式。
深化廉洁监管。加强依法行政、廉洁监管教育,增强广告监管执法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建立健全广告违法线索管理制度,实现线索登记、派发、跟踪、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工作。
推进社会共治。发挥广告行业组织和其他各领域行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净化的作用,推动实现企业和行业加强自律规范,提升诚信水平。鼓励广告产业市场主体规范广告展示方式、时长、频率和数量,提升用户体验;以“安全、美观”为目标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美化城市环境、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运行安全品质;规范广告数据处理,保护个人隐私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将群众信访、投诉、举报、舆情作为监管的风向标,融入广告监管大数据,使社会监督成为广告监管的重要力量。
专栏七 广告监测能力提升行动 健全完善广告监测制度,落实属地广告监测法定责任,提高广告监测数据质量,保障广告监测数据安全,强化广告监测风险防控,推进建设统一规范、安全高效的广告监测体系。 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广告监测体系,提升省局广告监测平台监测效能,支持各市采用自建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建设广告监测系统,推动区域广告监测工作协调发展,构建省、市两级上下联动、分工合作的广告监测体系,切实履行广告监测法定职责。
(六)强化人才培养,激发人才活力。
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围绕产业发展研究、品牌营销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和文案创作、信息数字技术、大数据分析运用、媒体融合传播等领域,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跨界型、复合型广告专业人才。加大广告领域招才引智力度,探索产业高端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和定向联系机制,鼓励引进国际、国内广告领域高端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着力引进服务业创新创业团队,吸引各类人才广泛集聚。鼓励合肥市开展广告产业“人才飞地”建设,为全省广告业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人才交流合作。鼓励选派各类广告专业人才赴国内外知名企业、学术机构交流学习,提升交流层次,拓展交流范围和领域,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广告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各级广告产业园区、各类广告产业市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广告人才教育和培训平台。加强广告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支持建设高水平的广告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推动各级广告产业园区丰富广告人才培训模式,探索“互联网+培训”形式,扩大培训受众。支持广告从业人员参加各类国际化、专业化的广告创意和设计竞赛活动。
专栏八 广告领域人才引育行动 依托高等院校、广告行业组织、广告产业园区、广告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建设广告人才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进一步丰富广告人才培训模式,面向各类广告市场主体,组织开展管理人员、创意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合规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法律素养。到2025年,推动建成5家广告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培训广告从业人员3000人次以上。 鼓励支持各地根据需要建设区域性广告人才培训平台,开设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符合本地主导产业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的培训课程。 发挥广告行业组织作用,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全省广告产业人才信息库,提高全省广告产业人才配置效率。到2025年,广告专业人才库人才数量达300人。 加强广告监管人员培训,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广告监管、互联网广告监管执法实务、指导广告业发展等内容打造精品课程,提升培训实效。
(七)强化服务功能,助力经济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广告产业布局,支持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鼓励各地根据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研究制定差异化广告产业政策。突出合肥都市圈产业“核心”地位,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广告产业互促互融,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兴广告产业集群,助力打造“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产业名片,增强合肥广告产业在全省范围的主导和辐射引领作用;鼓励支持皖北地区推动传统广告业态转型升级;鼓励支持皖西地区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广告标牌制作基地;鼓励支持沿江地区加快发展数字创意等广告新业态;鼓励支持皖南地区大力培育“广告+文化”、“广告+旅游”等融合业态。依托广告行业组织,建立地区间广告产业合作机制,搭建广告产业服务交流平台,推动全省广告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业务对接。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契机,根据《长三角地区广告监管发展一体化工作合作备忘录》,加强长三角广告监管执法和指导发展等工作联动,搭建长三角区域广告资源对接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支持芜湖市组织召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广告产业发展论坛。
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广告市场下沉,提升乡村地区广告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广告产业服务皖美乡村、皖美农品、皖美旅游等品牌发展,推动直播带货在乡村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强化中小城市广告产业服务功能,形成广告服务下沉新支点。
服务对外开放。支持广告产业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助力中国品牌、安徽品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支持安徽广告龙头和骨干企业参与和深化国际交流,积极参加国际性广告产业博览会、论坛,开拓国际市场和渠道,展示安徽广告形象。
(八)加强产业统计,鼓励产业研究。
加强广告产业统计。认真落实国家广告产业统计制度和任务,建立并维护广告产业市场主体名录库,切实提高广告产业统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鼓励各地在名录库维护、数据审核、数据评估等方面创新探索,提高工作成效。支持和鼓励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和资料开发,编撰发布安徽广告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
深化统计数据应用。加强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定期形成广告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为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有效开展市场监管提供数据参考。进一步丰富广告产业数据来源,推动行业组织和各类广告产业市场主体有序开放数据,推动建立广告产业数据共享机制。
加强广告理论研究。坚持基础性、系统性与前瞻性并重的原则,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广告行业组织、广告龙头及骨干企业开展广告产业发展、广告监管、广告营销策划、广告产业相关信息化技术、广告材料绿色环保技术、广告经营模式等领域的研究。按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广告企业“出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解题”的思路,提升广告理论研究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持。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广告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行动计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落实指导广告产业发展主体责任,健全指导广告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行动计划贯彻落实。鼓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制定当地广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狠抓工作落实。
(二)健全保障体系。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立足广告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行动计划要求和实施进展情况。要加强与宣传、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商务、文化和旅游、税务、统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确保行动计划重点任务顺利实施,主要目标顺利实现。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构建行动计划与政策协调联动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营造良好环境。
深入推进广告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三品一械”广告审查政务服务,加强广告行业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保障广告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预防和制止广告领域市场垄断、限制竞争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促进广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符合条件的广告产业市场主体,按规定可享受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各级广告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力度,对广告产业园区运营主体、入驻园区广告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按规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广告产业市场主体经营成本。支持广告产业市场主体多渠道融资,支持各地搭建广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广告企业信贷支持,支持具备发展潜力的广告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对接,引导其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得发展机会。重视广告中小微市场主体发展。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渠道,完善广告市场主体参与涉企规划、政策制定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评估考核。
加强对各地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推动将监测评估结果纳入考核评价范畴。适时组织开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阶段性总结或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广告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行动计划内容,确保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落实。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
sougou站长 cnzz统计 百度统计(总)